压缩空气管道系统是工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动力传输方式,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系统效率、安全性和使用寿命。一套完整的施工工艺包括前期准备、管道安装、连接、测试及防腐处理等多个环节,需严格遵循技术规范。
施工前需进行详细规划与设计。根据用气设备的压力需求、流量及分布位置,计算管径与管路布局,避免急弯或过长管道导致压力损失。材料选择是关键:常用管道包括镀锌钢管、不锈钢管及耐腐蚀的铝合金管,依据空气品质要求(如无油、干燥)选定材质。所有材料进场前需检验合格证与规格,确保无锈蚀、裂纹等缺陷。
管道切割需采用机械方式(如割管器),保证切口平齐并清除毛刺,防止碎屑进入系统。安装时遵循“主干管向支管倾斜”原则,坡度通常为1%-2%,并在最低点设置排水阀,以便排除冷凝水。管道支架间距需符合规范(如钢管每3-5米一个支架),避免下垂或振动。
连接方式根据材料选择:
螺纹连接:适用于钢管,螺纹处需缠绕聚四氟乙烯密封带,严禁过量以免堵塞管道。

焊接:用于不锈钢管,需氩弧焊以保证内壁光滑,防止氧化渣影响空气质量。
法兰连接:用于设备接口或分段维护处,垫片需选用耐油橡胶或金属缠绕垫,均匀紧固螺栓。
卡箍连接:常见于铝合金管道,安装快捷但需确保密封圈完好。
管道安装完成后需进行吹扫:使用压缩空气(压力不低于0.6MPa)分段冲洗,直至出口无杂质。随后进行压力试验:
强度试验:注水加压至设计压力的1.5倍,保压10分钟,无渗漏为合格。
气密性试验:用压缩空气加压至设计压力,涂肥皂水检查焊缝、接头处,无气泡产生即为通过。
对于钢管外壁,需涂刷防锈漆和面漆(如环氧树脂漆),潮湿环境应增加涂层厚度。若管道穿越低温区域,需包覆保温材料(如岩棉),防止冷凝冻结。
调试前检查所有阀门、排水器及安全阀是否正常工作。逐步加压至设计值,记录压力损失数据(通常要求主管路压降不超过0.01MPa)。验收文件包括材料证明、试压记录及竣工图,归档备查。
压缩空气管道施工需注重细节控制:从材料选择到焊接质量,从坡度设置到密封处理,每一环节均关乎系统可靠性。严谨遵循工艺规范,方能确保管道高效、安全地投入运行。
本文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