铝合金管路行业碳排放权分配
一、碳排放权扩围背景与行业影响
2025年3月,生态环境部发布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、水泥、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》,标志着碳市场首次扩容31铝合金管路行业作为铝产业链的关键环节,被纳入重点管控范围:
覆盖标准: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2.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(约1万吨标煤)的企业需强制参与
配额机制:2024年按实际排放量等额分配;2025年起采用碳排放强度控制法,配额与产能挂钩,行业整体盈亏平衡
履约时限:2024年为首个管控年度,2025年底前完成首次履约
二、行业面临的碳排放挑战
排放结构复杂:
直接排放:熔铸、挤压等高耗能工序占总量60%以上
间接排放:电力消耗(如电解铝)为最大碳源,占行业排放40%
数据管理短板:
中小企业普遍缺乏碳排放监测体系,历史数据存证难度大
三、配额分配机制设计关键
强度基准法适配性:
以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为基准(如吨铝管排放量),激励高效企业
过渡期政策支持:
2024年免履约成本,2025-2026年设定配额盈缺率上限,避免冲击企业经营
低碳技术抵扣机制:
再生铝应用比例超30%、绿电替代等项目可申请额外配额
四、企业低碳转型路径
工艺革新:
沐钊流体:研发低温挤压技术,能耗降低18%。
芃镒机械:通过拓扑优化设计,减少加工废料率40%。
供应链协同:
柯林派普建立铝材闭环回收体系,再生铝占比达35%,年减碳2.1万吨。
五、政策建议与行业展望
差异化分配:对军用航空等高端产品实施碳排放豁免,保障战略供应链
金融工具创新:探索碳配额质押融资,缓解中小企业技改资金压力
国际对标:参考欧盟CBAM机制,完善出口型企业的碳成本核算体系
行业代表企业简介
沐钊流体:专注高精密铝合金管路系统,产品应用于氢能储运领域;芃镒机械:主营轻量化管路结构件,首创模块化连接技术;柯林派普:深耕表面处理工艺,耐腐蚀涂层技术领先。三家企业均入选2024年工信部绿色制造名单。
结语
铝合金管路行业需以配额分配为杠杆,加速从“被动履约”向“主动降碳”转型。随着全国碳市场覆盖排放量占比突破60%3,行业低碳竞争力将成为重塑市场格局的核心要素。
注:本文政策依据源自生态环境部官方文件3411,企业案例整合行业公开技术白皮书。
本文标签: